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樊榮 謝志毅
案例
患者王某,男,61歲,因嘔吐1天至某醫院急診科就診。根據癥狀和檢查檢驗結果,住院醫師考慮可能為低血容量性休克、急性胃腸炎,予以快速補液、頭孢曲松抗感染治療。當日18時,患者離院。
當日19時許,患者到家,食用少量白粥,后嘔吐咖啡樣物質,但患者拒絕至醫院就診;24時左右患者再次嘔吐,家屬呼叫“120”。急救車到達后,醫生給患者查體,予以補液,后患者嘔吐大量紅黑色物質并喪失意識,經搶救無效死亡。尸檢結果顯示,患者系消化道出血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引起死亡?;颊呒覍僬J為該醫院急診科治療處置不當,醫患雙方因此產生醫療糾紛。
當地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認為,患者病情嚴重,住院醫師對患者體征記錄不全,未進行病情觀察記錄,未充分分析判斷病因,未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,未完善相關檢查,未采取急診留觀,未動態評估患者病情變化?;颊咻斠汉箅x院時無復查記錄,無風險告知記錄?;颊唠x院后嘔吐持續加重,在家中死亡。尸檢證實為消化道出血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引起死亡。醫方存在過錯,與患者死亡存在因果關系,承擔對等責任。
實際情況面臨矛盾
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,醫生一旦獲得醫師執業資格并經注冊成為執業醫師,便具備了醫療權,可以獨立實施診療行為??蓪嶋H上,醫療機構的執業醫師仍然有等級之分,不同等級醫師不僅在臨床經驗與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,在管理層級、執業權限等方面也存在分級管理的差異性。
在上述案例中,醫務人員的過錯核心在于自身臨床經驗和診療水平不足,未認識到病情的嚴重性,未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并請求協助。其本質是未能履行合理的結果預見義務并采取合理的結果避免措施,故違反了合理的注意義務。
但在實踐中,如果住院醫師經驗水平不足,未能充分認識到疾病存在的風險,也就意識不到向主治醫師匯報。相反,若住院醫師經驗水平較高,可以充分認識病情,便具備了獨立處理的能力,因而無需向主治醫師匯報。
不僅如此,若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匯報過多,不同層級醫師的職責設定便形同虛設,增加了人力成本,也不利于主治醫師對住院醫師的指導。若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匯報過少,則增加了診療的過錯風險,無法保障患者安全與醫療質量。因此,如何把握應有的尺度,明確診療活動中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匯報的范圍和條件,尤為重要。
匯報范圍可分為兩類
在《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》中,有多項制度均對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匯報進行了要求,這些要求體現的是醫院診療管理中的注意義務。綜合各項制度的要求,筆者認為,可以將住院醫師向主治醫師的匯報范圍定義為兩類情況——重大事項和異常事項。
重大事項,是指風險較大、難度較大、要求較高等密切關系患者生命健康的事項。具體來講,包括急危重癥、手術、輸血、特殊藥品、特殊檢查、特殊治療、沒有明確診斷或診療方案難以確定、疾病在應有明確療效的周期內未能達到預期療效、轉科轉院等情況。結合本案而言,建議明確急診科在接收病情分級為1級和2級的患者后,住院醫師應立即向主治醫師匯報,請求協助指導。
異常事項,是指非計劃、可能影響患者診療結果、增加患者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,以及影響醫療工作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事項。具體來講,包括出現病情變化、并發癥、不良事件、醫療差錯、非計劃再次住院、非計劃再次手術、低風險死亡等情況。結合本案,為了防止住院醫師因經驗不足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發現異常事項,建議急診科建立主治醫師定期巡視動態評估制度,至少每2小時將急診科現有患者進行一次動態評估,及時發現并處理隱患問題。
此外,關于匯報的形式,實踐中包括現場當面匯報、電話匯報、書面(包含電子郵件)匯報,以及訊息(包含短信息、微信等)匯報等多種形式。對于什么情況應認定為住院醫師盡到了匯報義務,同時主治醫師盡到了指導義務,目前法律法規并未給出明確規定。但從匯報的完整性、便捷性、時效性、交互性等方面綜合考慮,應首選現場當面匯報,然后是即時訊息匯報、書面匯報。電話匯報雖最為方便普及,但信息衰減最嚴重,故不推薦。
從患者安全角度考慮,既然住院醫師已經將重大事項或異常事項告知,主治醫師則應到現場當面聽取匯報,親自診查患者并給出指導意見。主治醫師在履行指導義務后,應現場對住院醫師的醫囑、病歷或處方進行審核并簽字認可,而不應在事后審查追認住院醫師的行為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起到制度設計中預防風險、防范差錯的作用。
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_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_日本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