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會召開,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黨總支書記、所長、主任醫師汪天平榮獲表彰。在公共衛生領域工作37年,汪天平是臨危受命、逆行出征的抗疫總領隊;更是以身作則、潛心育人的血防領路人。
本報記者 顏理海
通訊員 張璇
為治小蟲走灘涂
一年365天,汪天平的大部分時間都奔走在灘涂、湖沼之地。血吸蟲病與其他疾病不同,不能僅僅依靠臨床病例與實驗數據,而是需要深入一線,去調研、去鉆研。
血吸蟲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,吸蟲進入血管之后產卵并迅速繁殖,參與血液循環,隨后進入腸、肝等內臟,造成肝硬化、胃潰瘍、腹水,甚至引發死亡。上世紀80年代,血吸蟲病在我國12個省市流行,全國有超過1000萬名患者。安徽地處長江沿岸,屬重度流行區,防治工作異常艱巨。
1984年,汪天平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。剛一工作,所里就把“七五”科技攻關項目交給了他。從那時起,汪天平就在血防領域扎下了根。在他來之前,很少有人做過相關的研究,沒有經驗可以借鑒,經費又捉襟見肘,很多情況下得靠自己想辦法。
從那以后,汪天平習慣了和農民吃住在一起。他把農村廢棄房屋改造成實驗室,經常在村子里一待就是小半年,節假日也都是在調研與走訪中度過。因為檢驗標本主要是居民的糞便,一天工作下來,汪天平難免惡心嘔吐。由于長期工作在血吸蟲病疫區,他自己也感染了血吸蟲病,但卻沒有休假,默默吞下幾顆藥后,又投入到防治工作中。
汪天平說,一直以來,血吸蟲病的診斷是個難題。病毒的抗體特異性難以查找,導致它與其他疾病不易區分,極易造成漏檢、誤檢。他所在的團隊針對這一難題,經歷了無數次的調研與實驗,研制出血吸蟲病診斷試劑,解決了血吸蟲病確診難的問題,推進了我國血吸蟲病防治的標準化與規范化,連續多次在全國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,并率先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注冊,被指定為全國血吸蟲病監測點的查病試劑。
血吸蟲病雖容易治療,但極易復發。在汪天平看來,關口前移是關鍵。他介紹,水傳播、人畜傳播給防治帶來了很大的阻力,雖然通過引進藥物治療及化療等方法,能成功對人感染血吸蟲病進行有效治療,但在牛身上卻無效。隨后,在汪天平團隊及其他血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通過“以機代?!钡牟呗酝七M防治,終于取得實效,這一策略也被寫入全國血吸蟲病防治策略中。與此同時,汪天平對藐小棘隙吸蟲的發現,更是創造了國內外八項“首次”,填補了多項研究空白。
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,2019年底,安徽省50個血吸蟲病疫情流行縣(市、區)中,9個達到傳播控制標準,23個達到傳播阻斷標準,18個達到消除標準。連續16年,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現下降趨勢,連續7年未發現急性血吸蟲病病例和感染性釘螺。這些成就,有汪天平的一份功勞。
為解疫情傾全力
2020年,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的專題片《榜樣》講述了汪天平的故事,很多人觀看后,眼眶濕潤了。汪天平感慨:“作為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的‘大家長’,能在主戰場參加這次戰斗,是我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。當我把所有隊員一個不少地安全帶回來時,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瞬間。在這場戰役中,我傾盡了全力?!?br />
2020年1月27日,正值大年初三,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185名醫務人員集結完畢,在汪天平的帶領下趕赴武漢,接管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3個病區81張病床、武漢太康醫院130張病床。當時他們面臨的困難超乎想象。在沒有隔離帶、緩沖區,甚至基本清洗、消毒都不具備的條件下,不到2天,他們便新建了重癥監護室,使大量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。同時,汪天平和團隊主動對接武漢當地衛生健康部門,積極承擔社區隔離點、發熱門診巡查指導和病例甄別任務,前移診斷關口,提高診治效率。
然而,危重癥患者增多,搶救設備有限,沒有特效藥物,患者不斷離世。醫護人員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,緊張的情緒開始蔓延:感冒發燒、焦慮失眠、崩潰痛哭……作為“大家長”的汪天平幾乎成了整個團隊的精神支柱?!八麄兌伎粗?,我不能倒下?!蓖籼炱较氡M一切辦法,帶著隊伍克服各種困難。
每天清晨的溫暖送行成了醫療隊的“必備節目”。早晨6時30分,汪天平在隊員奔赴一線前為他們鼓舞士氣,講述近期的疫情動態,叮囑防護知識。他千方百計協調防疫和生活物資,在武漢的65個日日夜夜,汪天平的手機提示音24小時不曾停歇,對于隊員的訴求,他總是盡量滿足。
“既要有良好的愿望,又要有過硬的技術?!蓖籼炱矫客斫M織工作組例會,在一線防控人員中開展頭腦風暴,推出了一些創新的防疫舉措與治療方式。在他的帶領下,安徽醫療隊成功開展了危重癥救治行動,堅持防治結合,對隔離點、門診和衛生院開展巡回醫療指導,組織制定“三化方案”,確保隊員“零感染”。
65天來,汪天平帶領安徽醫療隊累計管理床位2166張,收治患者3156例,其中危重癥患者達745例,為患者托起生的希望。
為育后人俯下身
承擔管理工作以來,汪天平更加關注對年輕人的培養。在他看來,團隊發展最關鍵的是要有凝聚力,這就需要以身作則。只有自己帶頭干,才能更好地帶領身邊人一起干。
汪天平還是像往常一樣,一有時間就往實驗室里鉆。外出調研,也都是他親自帶隊。2016年、2017年,他不顧自己有心律不齊病史,主動擔任援助西藏包蟲病流調領隊,出色完成包蟲病流調任務。
汪天平回憶說:“剛來西藏時,隊員們幾乎個個都有頭痛、頭昏、失眠、心率加快、鼻孔流血、食欲不佳等高原反應?!钡@些沒有成為流調工作的障礙,他們基本完成了3個縣12個村共16萬人的摸底調查,為推進西藏包蟲病防控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汪天平也因此榮獲西藏自治區包蟲病綜合防治先進個人,受到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的通報表揚。
“做科研光靠8小時工作時間是不行的,不吃些苦,是出不了成果的?!蓖籼炱绞莻€耐得住寂寞的人。他認為,在醫療衛生科技發展上,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,核心技術必須有自主知識產權。因此,汪天平一直督促團隊加強科研工作。只要是年輕人提出的合理的科研想法,他都會盡可能從經費和人力上予以支持和鼓勵。
也正是在汪天平的帶領下,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的五十余位成員先后承擔了國家級、省級及各類國際與國內合作項目等共160余項,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,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、二等獎和三等獎30余項。研究所也躋身全國省級血吸蟲病防治機構先進行列。
三十多年來,從初入血防,到抗擊非典;從抗震救災,到武漢抗疫。汪天平一直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科學技術,躬身力行,奔走在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最前線。如今,他依然每天在血防領域默默耕耘,為血防工作培養更多的人才。于他而言,無論頭銜與身份如何變化,不變的是他投身血防事業的初心。
(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供圖)
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_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_日本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