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宣部對外推廣局指導的中英雙語動畫短視頻《接力》在互聯網平臺上線。該片講述了秦濟生祖孫三代在婦產科醫生崗位上接力奉獻、遠赴邊疆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。
故事中的三人都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。其中,“醫一代”秦濟生1958年響應國家支邊號召,舉家奔赴內蒙古,在那里一干就是30年,曾獲得婦產科界最高榮譽——第二屆“林巧稚杯”獎;“醫二代”廖秦平,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兒部部長、婦產科主任,曾獲得第五屆“林巧稚杯”獎;“醫三代”呂濤,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,曾作為北京市屬醫院第二批“組團式”援藏隊的一員,遠赴西藏支援。
從秦濟生走上醫學道路開始,跨越70年,一場接力一直在持續。
□ 韓冬野
行業里流傳著一句順口溜,“金眼科,銀外科,累死累活婦產科”。累歸累,但對婦產科醫生而言,這份職業是理想,是信念,是奮斗終生的事業。
1955年,秦濟生從北京醫學院(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)畢業。三年后,秦濟生來到內蒙古。那個年代,內蒙古缺醫少藥,秦濟生負責組建衛生院并出診。她趕夜路、坐牛車、走山路,頂著狂風去給農牧民老鄉接生,頭等大事就是“讓孕婦和嬰兒活下來”!
秦濟生一生為邊疆婦女治病。由于常常下鄉,有時一離開家就是大半年,一次,秦濟生推開家門,女兒廖秦平的第一句話居然是:“阿姨,您找誰?”
廖秦平從小耳濡目染,長大后也選擇了和母親同樣的職業道路。待到她參加臨床實習,親眼看著一個個年輕腫瘤患者的生命從眼前消逝,作為醫生卻無能為力時,她堅定了研究婦科腫瘤的決心。廖秦平一心撲在臨床上,對女兒呂濤的關心和陪伴很少?!澳赣H對學生比對自己好?!毙r候,呂濤常會這樣抱怨,姥姥秦濟生更多地承擔起了陪伴呂濤成長的角色。
如今,廖秦平已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兒部部長、婦產科主任。從事婦產科工作39年來,她深耕婦科腫瘤、婦科感染等領域,尤其擅長各種疑難棘手的腫瘤治療,為成千上萬的惡性腫瘤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,也因其在臨床及科研方面的造詣,獲得第五屆“林巧稚杯”獎。2020年,廖秦平帶領的清華長庚婦產科獲得“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”稱號。
小時候,呂濤問姥姥,當年為什么要選擇當婦產科醫生?秦濟生回答道:“我覺得那時的中國女性太可憐了,總要有人為她們做點什么?!币鲆粋€對社會有貢獻的人,這也是廖秦平和呂濤從秦濟生那里受到的最深刻的影響。
2016年,呂濤作為北京市屬醫院第二批“組團式”援藏隊的一員,遠赴西藏支援。憑借扎實的臨床技術,她在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創了很多個“第一例”:第一例宮腔鏡子宮黏膜下肌瘤電切手術,第一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手術,第一例腹腔鏡全子宮切除手術,第一例下生殖道畸形矯正手術……在青藏高原支援邊疆醫療建設,她說,“這是一次致青春的修行”。
如今,秦濟生醫生已經離開了我們,呂濤和廖秦平仍在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并肩作戰。忙碌的工作讓娘倆相聚甚少,難得的碰面,也多在討論病例、聯合手術、學術交流中度過。
“我們一起做手術的時候,我就會覺得自己長了4只手。當我覺得這個地方需要幫手的時候,母親的手已經伸過來了?!眳螡袆拥卣f。在呂濤援藏期間,60多歲的廖秦平帶領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團隊來到西藏,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,為當地醫生開展腫瘤治療、子宮內膜癌篩查等方面的講座。她全力支持女兒的選擇,也全力帶動當地醫生提升醫療水平。
其實,一代又一代人都深知婦產科的勞碌辛苦。無論是秦濟生當年對廖秦平的忠告,還是廖秦平對女兒呂濤的告誡。但最終,后兩代人的選擇都與母親的初衷“相?!?,堅定地走上了婦產科的道路?!皫状诉x擇同一個職業,一定是上一代在這個行業中做得很優秀,年輕一代從心底對這個職業無比崇敬?!绷吻仄秸f。
如今,新中國歷經70余年的發展,山河巨變。秦濟生的時代,婦產科缺醫少藥,“保命”是產婦們最大的心愿;廖秦平的時代,腫瘤疑難雜癥開始成為困擾女性的主要問題;而呂濤,除了繼續在婦科腫瘤領域耕耘,更加關注女性生活質量。時代在變,代代傳承的精神內核卻一直不變,那就是醫者仁心。
“我們一家三代婦產科大夫,家里經常討論的話題是‘這個患者怎么診治’。婦產科事業已與我的親人、家庭緊密捆綁在一起。母親是我的榜樣,女兒是我的驕傲,我們一同守護著女同胞們的健康?!绷吻仄絼忧榈卣f。
(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供圖)
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_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_日本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